学习平台

您的位置:首页-党的建设-学习平台

 
辽宁日报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浏览:7732次    时间:2019年10月15日

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六个方面要求的第一条,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与关心,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在振兴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充分彰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下功夫”“五个有利于”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抓住关键领域,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振兴发展释放红利、激发活力、增添动力。

  营商环境,直接关乎市场主体的茁壮成长、关乎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乎投资者的信心预期、关乎振兴大业和发展全局。良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连锁效应”,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汇流聚集,形成强大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所以说,优化营商环境是基础、是关键。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涉及政务、法治、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但目前就辽宁来说,体制机制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最核心的是处理好“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关系,最紧要的是完成一场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的“自我革命”。只有打赢这场攻坚战,才能不断完善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要求部署,以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为目标,建立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框架,实施了一系列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打出了一揽子利企便民的政策“组合拳”,整治了一批侵害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营商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对照先进地区的水平、对照企业和群众的期盼,我省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不断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

  推进振兴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吸引人才、聚集人才,环境是第一因素,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我们要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打造“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的一流环境,让各类人才在辽宁安心、安身、安业。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是一场持久战。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既要精准发力又要持续用力,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综合施策。要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健全制度为保障、优化服务为宗旨、提高效能为核心、改进作风为关键,敢于动真碰硬、勇于担当作为,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其纳入重要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要加强督查考核,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零容忍”、不姑息,以真督实查推动真抓实干。

  “经济森林”中,无论参天大树,还是花草灌木,都离不开充足的“阳光雨露”。只要我们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重塑发展环境,就一定能迎来经济发展的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纵览历史和现实,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特别是提出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直击制约东北以及辽宁振兴发展的要害,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全省上下务必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途径,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多策并举,“加减乘除”一起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孕育壮大新兴产业,辽宁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果。但放眼国内,对标先进,我省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依然较慢,新动能不足的问题客观存在。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和问题?唯有持续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和支撑作用,通过创新培育壮大新动能,扬长补短,实现辽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关键是要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论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辽宁靠实体经济起家,新一轮振兴发展也要靠实体经济,这不仅是辽宁重振雄风的必然选择,更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与责任。要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深入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落实好工业八大门类产业发展政策,把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重要方向,抓住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趋势,推动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是要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以来,辽宁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喜人态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产业“老”中生“新”,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各类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叠加共振,为振兴发展积聚了后劲。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告别“原”字号和“初”字号,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努力建设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平台,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根本在于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辽宁科研院所、高校众多,是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家底”。但目前看,我们的这一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强大的发展优势,科研投入少、成果转化难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尽快实现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创新高地建设,拓展创新发展空间。通过不断加强科技供给能力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进入新时代,“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不应再成为“流行曲”;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才是未来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主旋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予我们莫大的鼓舞与鞭策,我们要拿出时不我待的干劲、百折不挠的韧劲、敢想敢干的闯劲,牢牢把握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坚定走对走实走好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

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东北振兴,重振雄风,能够对国家重大战略形成坚强支撑。下好这盘大棋,需要有谋划全局的大视野、大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这一要求深刻体现了总书记一以贯之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帮我们打开了改革创新的思路、提升了谋划全局的境界。全省上下要自觉把辽宁的振兴发展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辽宁振兴的工作重点,加快构建多极发力、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协调发展,是新发展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安排。将区域、城乡、陆海等纳入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推动区域互动、城乡联动、陆海统筹,这对于优化空间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解决全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主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东北地区扩大开放提供载体和平台;积极主动推进辽宁与江苏、沈阳与北京、大连与上海对口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实现互惠共赢。这些举措,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无论从思想观念上、理论研究上还是行动举措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差距既是机遇,也是动力。全省上下要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相统一,抓落实、转理念,着力打好组合拳,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为维护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辽宁应有的贡献。

  面向省内,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辽宁拥有沈阳、大连两座副省级城市,沈、大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但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逐步拉大了与其他城市和区域的发展差距。我们要注重统筹协调,在打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上做工作。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以沈阳为核心推进沈阳经济区转型升级,以大连为龙头统领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实现全省各区域的协调发展。

  立足东北,要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辽、吉、黑和内蒙古东部地区同处东北,都是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主体,各有发展优势也各有面临的特殊问题,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开放的空间。辽宁作为东北地区经济体量最大的省份,更应“挑大梁”、担重任,主动加强与兄弟省份在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的合作。以探索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引领东北地区实现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放眼全国,要深入推进与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当前,辽宁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仍然不够紧密,有非常大的交流合作空间。应进一步巩固扩大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的成果,并以此为依托,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参与南北互动,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合作、人才交流和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借助国家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新动力,推动辽宁的振兴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我们要坚定信念,放眼更大的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借势发力,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努力在全面振兴的征途中展现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

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
作出更大贡献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对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并就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粮食稳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时,总书记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字字千钧、别有深意。东北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辽宁地处其南缘,是我国的产粮大省,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重点,加快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

  作为农业大省,辽宁也承担着为全国提供更多高质量农产品的重任。我们要抓住制约农业提质增效、品牌建设、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把稳定提高粮食产能作为基本底线,因地制宜,调减非优势区玉米和低端农产品;发挥优势,扩大市场紧缺、潜在需求大的农产品生产。要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巨大优势。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农村环保“五大工程”深入实施,思想认识程度之深、环境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美丽辽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辽宁是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比重高,结构性污染比较重,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多,区域性、布局性、结构性环境风险大。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事关辽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深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把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践行“四个意识”的具体行动,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生态环境短板,大力推进美丽辽宁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要深刻认识目前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围绕全省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力度、加快治理、加紧攻坚,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辽沈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辽宁要加快推进振兴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使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成为长远发展的本钱,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扬帆奋进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真抓实干,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责任扛起来、工作落下去,做实做足绿色发展大文章,就一定能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

——五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开放兴,辽宁兴。对外开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对我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提出一系列要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我省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行动指南。全省上下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把对外开放作为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放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战略安排。对外开放,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是联通国内国际的纽带桥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和“试验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扎实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辽宁落地落实。我省开放布局不断优化,开放领域日益扩大,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活力。

  与此同时,全省上下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辽宁对外开放工作仍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水平能级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问题导向,为辽宁做好新时代全面开放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开放是辽宁的兴省之要,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优势、对标先进,扩大开放范围,拓宽开放领域,加深开放层次,破解开放难题,以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

  要突出辽宁特色,构建开放格局。辽宁背靠大东北,毗邻黄渤海,通衢东北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具有全面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同时,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全面开放的雄厚产业优势。全省上下要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以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为引领,以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支撑,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沈阳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龙头,以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依托,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实现互利共赢。

  要提升能级水平,打造平台载体。打造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大平台,显著增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能力。这就要求辽宁要进一步提高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形成更多具有辽宁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并探索创建大连自由贸易港。要加快探索创建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16+1”经贸合作示范区,使其成为辽宁全面开放的标志性品牌。要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逐步形成现代化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体系和开放口岸。要推进沈抚新区、大连金普新区以及省内一批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升级,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聚集度,使其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要促进产业转型,激发开放动能。应以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下大力气解决重化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问题;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开放合作;深化国际产业合作,着力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带动更多辽宁企业“走出去”;加快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思想之光指引前行之路。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培育形成开放新优势,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就一定能以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成果

——六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这一重要论述,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民生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带着党性、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民生工作,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辽宁4300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注、牵挂于心。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广覆盖的理念,既积极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老百姓日子持续“拔节”。

  然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百姓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我们在民生领域仍存在着不少短板,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全面脱贫任务艰巨,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供给能力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对民生工作,我们既面临着还清历史欠账的压力,也面临“更上层楼”的挑战。

  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全省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难点痛点,注重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握关键环节,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享受到振兴发展成果。

  要守住民生底线。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工资、教育等基本民生支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进一步筑牢保基本、兜底线的民生保障网,让百姓心里有底。要把稳定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拓展就业空间,加强就业保障,把更多力量放在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身上,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确保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不断完善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

  要敢于啃硬骨头。到2020年,要确保全省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精准脱贫,这是我们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经过多年努力,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目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冲刺期。巩固已有成果,攻克最后“堡垒”,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讲究方法、精准施策,脚踏实地把扶贫脱贫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教育扶贫,使贫困人口增强内生脱贫动力,提高发展能力。坚持从严标准,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效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始终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民生工作,桩桩件件都直接同群众见面、对账,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指南针”在他们手里;做得好不好、实不实,“评判权”在他们心中。所以,打造“幸福工程”来不得半点虚假,一定要把“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贯穿始终,把群众当作家人、亲人,常“卧听萧竹”,多雪中送炭;莫虎头蛇尾,少锦上添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与发展从来都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只要我们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就一定能汇聚起加快推进振兴发展的“最强正能量”。

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七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辽宁日报评论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东北寄予厚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提出6个方面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只要我们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全面振兴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这一进程中,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6个方面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着力补齐影响和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大短板”,任重千钧、时不我待,必须瞄准方向、保持定力,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辽宁振兴,关键在党。我们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辽宁振兴。

  要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振兴东北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从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把推进辽宁全面振兴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推动,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要深刻吸取辽宁系统性拉票贿选问题沉痛教训,深入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持续整治“圈子文化”,坚决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着力净化修复政治生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确保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通过把担当作为者大胆用起来,让敢于担当蔚然成风;通过把庸碌无为者坚决“调”下去,形成调整一个、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适应振兴发展迫切需要,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紧密联系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虚心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在化解克服各类现实矛盾和困难中,不断提高解决制约振兴发展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履职尽责、干事创业。

    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是衡量对党忠诚的重要尺子。我们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转变作风,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和防止“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强化担当、迎难而上,凡事拿出一股认真劲儿,直面问题,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举一反三、注重长效。要坚决整治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问题,坚决杜绝“数字造假”,始终对党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污染容易,治理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辽宁来之不易的政治生态总体向好的局面,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下力气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要以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始终坚持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看住重要节点,聚焦“关键少数”,紧盯“隐形”“变异”,持续整治“四风”问题,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正风反腐中的获得感。

    辽宁振兴,方向更明、思路更清,重在落实。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实落地,为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

 
版权所有:抚顺市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技术支持:抚顺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ICP备案: